<tt id="vdwt4"><noscript id="vdwt4"></noscript></tt>
    <u id="vdwt4"><tbody id="vdwt4"></tbody></u>
    1. <rt id="vdwt4"><optgroup id="vdwt4"></optgroup></rt>

        <s id="vdwt4"></s>
        1.  
           
           
           
           
          行業信息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信息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陜西單元亮點紛呈 牢記囑托擔使命 踔厲奮發向未來

          2022-09-30 | 責任編輯:admin | 瀏覽數:116 | 內容來源:本站編輯發布

          砥礪奮進新征程,建功立業新時代。

          9月27日,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

          展覽分為序廳、中央綜合展區、地方展區等6個展區。其中,陜西單元分5個板塊,共有圖片54幅、視頻3部、電子沙盤1臺、科技類實物模型6件、特色農業類展品6種、國家級非遺類展品12件、互動展項2項。

          陜西單元內,一件件實物模型,一段段生動視頻,一幅幅圖片圖表,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三秦兒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看點1: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加快

          在陜西單元第一板塊“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加快”,參觀者在第一幅照片前駐足觀看,聆聽講解: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圖片展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職工親切交談。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堅持抓創新、促轉型,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區域發展更加協調,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強、成色更足、勢頭更好。

          滾動播放的視頻《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同樣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自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陜西舉全省之力圍繞加快把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試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成效明顯。

          針對秦創原發布的“政策包”,涵蓋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科研平臺、服務體系等5大類共70條措施。全省各市、創新主體、平臺園區制定了相應的協同推進政策,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全社會協同的“1+N”政策體系,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

          看點2: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

          10年來,我省堅持抓改革、促開放,要素市場化配置、“放管服”、國資國企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在陜西單元第二板塊“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中歐班列和空中絲綢之路的圖片格外醒目。截至2022年6月,中歐班列(西安)已開行16條國際路線,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穩居全國前列?罩薪z綢之路建設全面提速,2021年臨空經濟產值突破120億元。

          “這張圖展示的是位于楊凌示范區的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敝v解員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著力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現代農業合作拓展新渠道、開辟新路徑、探索新模式,讓“金種子”在“一帶一路”開花結果,讓更多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共享農業紅利。

          看點3: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快來看,這里有金絲猴!”在第三板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秦嶺“四寶”的圖片引起小朋友的極大關注。

          近年來,我省堅持抓保護、重治理,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構筑生態安全屏障,黃河西岸綠色廊道建設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源涵養能力大幅提升,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三秦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陜西境內朱鹮種群數量,已從2012年的1300余只,發展到2021年的7000余只,并在秦嶺以北的銅川、渭南等地成功野化放飛!敝v解員介紹,如今,秦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169個礦權全部退出,438座小水電整治全部完成。秦嶺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

          “振奮!震撼!”在一張俯瞰黃河乾坤灣的圖片前,一位參觀者不時贊嘆,綠色映襯下的乾坤灣格外壯觀。

          數據顯示:陜西省內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達到60.68%,黃河粗泥沙攔沙工程全面啟動,2021年黃河干流水質為優。母親河已經成為造福三秦兒女的“幸福河”。

          看點4:文化強省建設不斷加速

          鳳翔泥塑、華州皮影、耀州窯瓷器……在第四板塊“文化強省建設不斷加速”,一件件飽含著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非遺實物,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據統計,我省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87項、國家重點扶持非遺工坊12個。

          10年來,陜西堅持增自信、樹形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成效顯著,文物保護力度不斷增強,文旅融合持續深化,“文學陜軍”“長安畫派”“西部影視”“陜西戲劇”等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陜西現有各類文物點49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0處。在“陜西文物精粹互動”項目展臺前,聚集了不少參觀者。該項目錄入了160多件文物信息,可以全方位了解每一件文物的詳細信息。

          紅色是三秦大地最亮的底色。我省始終堅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西遷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讓紅色血脈代代賡續。

          看點5:三秦百姓福祉持續增進

          豪邁奔放、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蘊含著激情與力量,表達出三秦兒女奮發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第五板塊“三秦百姓福祉持續增進”里,安塞腰鼓表演的圖片引人注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兜底線、惠民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扎實有效推進,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更高水平平安陜西建設深入推進。

          “山溝里把溫棚建,荒山變成花果園……”綏德縣郝家橋村村民自編的順口溜生動描繪了郝家橋村的巨變。黨的十八大以來,郝家橋村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建成生態果園、養殖場、光伏電站等,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2021年2月,郝家橋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狈Q號。

          截至2020年底,陜西465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綜合展區的12個單元中,涉及陜西內容的照片共有21張,尤其是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圖、朱鹮造型等“陜西元素”,多角度展示了新時代陜西高質量發展的成就。(記者:王帥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首 頁  |  關于我們  |  集團業務  |  特色產業  |  新聞中心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114  傳真:029-88375114  地址:西安市高新路2號 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陜西牛背梁生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黃柏塬生態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308  地址:高新一路2號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Copyright © 2017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陜ICP備14511201205號-1
          瑞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