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vdwt4"><noscript id="vdwt4"></noscript></tt>
    <u id="vdwt4"><tbody id="vdwt4"></tbody></u>
    1. <rt id="vdwt4"><optgroup id="vdwt4"></optgroup></rt>

        <s id="vdwt4"></s>
        1.  
           
           
           
           
          集團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集團新聞

          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成果回顧

          2023-01-06 | 責任編輯:admin | 瀏覽數:21 | 內容來源:本站編輯發布

          2022年,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下,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增強文化自信,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職責使命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凝心聚力、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年工作出新出彩、文旅強省建設穩步推進。

          成果一:喜獲“文華獎”“群星獎”3個大獎,2部作品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藝術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

          1.jpg

          話劇《主角》獲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表演唱《歌從黃河岸邊邊來》、陜北道情《一條棉被》榮獲第十九屆“群星獎”

          2022年,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話劇《主角》獲得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表演唱《歌從黃河岸邊邊來》、陜北道情《一條棉被》榮獲第十九屆“群星獎”,獲獎總數位居全國前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祝賀,省政府通報表揚。這一年,省文化和旅游廳強化精品意識,狠抓精品創作,扶持推出了一批弘揚陜西文化、獨具陜西特色、講好陜西故事、彰顯陜西形象的舞臺藝術精品。碗碗腔《驕楊之戀》、話劇《路遙》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秦腔《郝家橋》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秦腔《姚啟圣》《昭君行》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領航中國》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21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資助項目,1個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長安三部曲”展覽成功舉辦,1項展覽入選《2022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3個項目入選2020-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名單,充分彰顯了陜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文藝創作實力。

          成果二:陜西省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2.jpg 

          陜西省圖書館新館

          2022年,總投資6.5億元,設計藏書800萬冊的省圖書館高新館區建成開放,為陜西增添了一座新的文化地標,讓陜西省級公共圖書館年接待量達到600萬人次,總面積躍居省級館西部第一、全國第二,極大地提升了全省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水準。省圖新館在探索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豐富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陜西樣板。這一年,寶雞、渭南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核并獲優秀等次,25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區)創建持續推進,安康《鄉村文化理事會案例》等5個案例被全國推廣,35個鎮街被命名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鎮(街),一大批基層公共文化場館成為廉政文化建設陣地,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鏈”更加高效、完善。

          成果三:咸陽茯茶制作技藝成功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非遺保護傳承煥發全新活力

          3.jpg

          “咸陽茯茶制作技藝”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2022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評審,我省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咸陽茯茶制作技藝”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聯合申報項目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這也是繼西安鼓樂、中國剪紙、中國皮影戲之后,陜西第四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與91項國家級非遺、674項省級非遺、2077項市級非遺和5249項縣級非遺一起,構成了陜西非遺的“金字塔”型保護傳承體系,充分彰顯了陜西厚重的文化底蘊。這一年,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推動非遺工坊建設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和傳承人品牌帶動有機結合,全省省級非遺工坊增加至86家,帶動就業4.9萬余人次,人均增收約0.49萬元。組織2022“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獲文化和旅游部通報表揚,開展“非遺購物節活動”帶動近2000萬銷售額,5個項目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1人榮獲“薪傳獎”,1人榮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3人獲評2021“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陜西非遺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人民高品質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顯。

          成果四:壺口瀑布旅游區成功聯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陜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4.jpg

          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成為全國首個省際聯創5A級旅游景區

          2022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和陜西、山西兩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緊密協作,推動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成為全國首個省際聯創5A級旅游景區,為全國探索跨省合作、開展同步共創提供了寶貴經驗。這一年,陜西5A級旅游景區增加至12家,新增9個國家旅游示范村、鎮(鄉),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4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2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個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20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7個旅游景區被列入長城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陜西旅游“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成果五: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陜西紅色旅游持續全國“走熱”

          5.jpg

          創新紅色旅游發展 打造圣地河谷·金延安

          2022年,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延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共同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成功舉辦。本屆大賽聚焦延安精神和紅色旅游,設置8個賽區和6個參賽類別,共吸引943所高校、7085支隊伍、3.8萬名師生參與,在點亮大學生人生底色的同時,創作推出了一大批紅色旅游作品,為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和紅色旅游發展提供了大量優質素材,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年,省文化和旅游廳著力實施紅色旅游提質培優行動,推進紅色旅游發展,延安市寶塔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藍田縣、富平縣、甘泉縣、富縣等革命老區開展的旅游特色名鎮、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級民宿創建取得新進展,陜西紅色旅游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陜西旅游的靚麗名片。

          成果六:“文旅促消費”活動效果明顯,唱響“三秦四季”文旅品牌帶動文旅市場持續升溫

          6.jpg

          2022陜西省夏季文旅消費季暨“關中文旅大集”系列推廣活動盛大啟幕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三秦四季”,持續組織開展“文旅促消費”活動,逐季度推出“何止青綠·三秦飛花”“春生夏長·惠風和暢”“心閱三秦·暢旅歡歌”系列宣傳活動,成功舉辦中國旅游日陜西主場活動,開行“非遺號”“文藝號”“華山號”等“坐著火車游陜西”文旅專列,開展“從秦嶺到黃河邊走邊唱”文旅推廣實踐活動,全力打造陜西文旅宣傳推廣品牌。全省各地市積極發揮國家級消費試點城市、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旅游度假區等輻射帶動作用,推出夜間文旅消費新場景33個、精品旅游線路4批112條,舉辦各項游購娛和展銷、展演、展示活動1000余項,帶動和促進全省文旅市場加速恢復、快速升溫。

          成果七:成功舉辦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文旅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7.jpg

          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成功舉辦

          2022年,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緊緊圍繞“共譜和平之曲 高唱絲路歡歌”主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西安成功舉辦。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出席、致開幕辭并宣布開幕,阿根廷駐華大使牛望道視頻致開幕詞,時任省政府副省長方光華致開閉幕詞并宣布閉幕,并頒發“優秀組織單位”獎牌。本屆藝術節共吸引了29個國家參與,舉辦文化藝術活動58場次,惠及觀眾399萬余人,網絡總點擊量突破1680萬人次,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規格、層次和品牌優勢進一步凸顯。這一年,省文化和旅游廳全面落實部省合作項目,積極參與“歡樂春節”主題活動,在法國、日本、烏克蘭等國家成功舉辦“春之路”文藝演出、“秦嶺與黃河的對話”攝影展等10項線上線下交流活動!坝侮兾鳌本惩馍缃幻襟w賬號粉絲突破107萬,多次榮登全國同類賬號綜合國際傳播力第1位。

          成果八:文旅助企紓困精準有效,持續幫扶為全省文旅恢復發展注入強勁力量

          8.jpg

          “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被評為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創新成果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穩增長工作的決策部署,出臺8條專項紓困舉措、15條財稅金融支持措施、7條支持西安加快恢復發展措施,安排專項資金2.377億元對重點文旅企業、項目和從業者給予支持補貼,積極促成10家銀行與27家文旅企業達成合作貸款意向47.69億元。常態開展“送政策、解難題、辦實事”助企服務活動,開展旅行社質量保證金保險試點,為474家旅行社暫退保證金7000余萬元。出臺文旅惠民及優惠措施106項,發放文旅惠民卡、文化演出專用券、旅游景區專用券等6647萬元!伴L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被評為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創新成果,《陜西文旅系統多措并舉推動市場企穩回䁔》等4個典型案例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紓困發展案例集,并在全國推廣。

          成果九:深化黨史教育賦能人才建設,干部隊伍充滿活力展現文旅新形象

          9.jpg

          中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召開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創新,統籌集中學習、主題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清廉機關、模范機關建設,扎實推進作風建設專項行動,著力培養干部“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面對多輪疫情實際,領導干部帶頭抓疫情防控督導、保隔離酒店供給、勇擔城中村防控重任,全系統干部職工下沉社區、敲門入戶、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廣大文藝工作者攜手以“藝”抗疫,傳遞了共克時艱的正能量,凝聚了戰勝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展現了文旅鐵軍的責任與擔當。

          成果十:文旅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完善,堅實的保障基礎推動文旅發展開啟新篇章

          10.jpg

          《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意見(2021-2025年)》等文件出臺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緊盯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發展,逐步完善頂層設計,扎實推進文旅法治建設,不斷夯實文旅高質量發展基礎。全國首部省級層面制定的戲曲類地方性法規《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頒布實施、作用顯現!蛾兾魇↑S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三年行動計劃》《陜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實施方案》為推動陜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明確目標、劃定路徑!蛾兾魇〈蛟烊f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實施意見(2021-2025年)》提出20條具體任務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蛾兾魇∥幕囆g類校外培訓機構準入指南(暫行)》出臺,確保全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規范有序發展。陜西2個單位和2人分別獲評全國文旅系統“七五”普法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國文化和旅游政策法規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交流經驗。



           
           
           
          上一篇: 無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首 頁  |  關于我們  |  集團業務  |  特色產業  |  新聞中心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114  傳真:029-88375114  地址:西安市高新路2號 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陜西牛背梁生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黃柏塬生態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308  地址:高新一路2號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Copyright © 2017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陜ICP備14511201205號-1
          瑞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