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vdwt4"><noscript id="vdwt4"></noscript></tt>
    <u id="vdwt4"><tbody id="vdwt4"></tbody></u>
    1. <rt id="vdwt4"><optgroup id="vdwt4"></optgroup></rt>

        <s id="vdwt4"></s>
        1.  
           
           
           
           
          集團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集團新聞

          從古人旅游中看游歷的價值

          2019-11-14 | 責任編輯:admin | 瀏覽數:1844 | 內容來源:本站編輯發布

          64006a41a1a81f2b3b0825.jpg

          壯麗河山激發文人的生活熱情和創作靈感

          64006a41a1a81f2b3b1526.jpg

          古人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

          古代文人熱衷于漫游名山大川,憑吊歷史遺跡,徜徉在山水之間,陶醉于田園風光之中,尋找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寄托。古代文人在旅行途中,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賦予大自然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傳統的旅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許多值得今人學習借鑒、傳承發展的地方。

          古人的旅游是一種深度參與、全身心投入、慢節奏享受的文化體驗過程。這種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衷于通過旅行來豐富人生體驗、寄寓精神追求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現代人的旅游,時間安排得過于緊湊,腳步過于匆忙,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慢慢體驗和享受旅游的過程,仔細地品味和欣賞沿途的旖旎風光。

          古人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于古人而言,旅游不是短暫的放逐、逃避,而是追求一種“人在旅途”的生活方式。在漫游的過程中,尋找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叭收邩飞,智者樂水!蹦媳背瘯r期詩人謝靈運將山水視為審美的對象,從中參悟人生哲理,排遣憤懣之情,消解浮躁之氣,使心理得到慰藉,精神得到寄托。古人在游歷自然山水和人文古跡中,實現了心靈的凈化和精神的升華。唐代詩人杜甫年輕的時候,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他沒有因此而沉淪頹喪,而是通過游歷東魯,登臨泰山體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懷,激發自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這次游歷使杜甫的意志得到鍛煉,視野得到拓展,F代人也應該學會通過旅行的文化體驗來實現自我凈化和自我完善,在旅行生活中,感受自然之美,體驗生活之美,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

          古人旅游中學習知識豐富閱歷

          對古人而言,旅行首先是一種接受教育和學習鍛煉的機會。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靶腥f里路”可以熟悉了解各個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獲得知識、豐富閱歷。

          古代許多杰出人物都是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漫游生活。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年輕的時候就獨自游覽至周國,向老子問禮。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也是為了“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彌補讀書學習的不足,到名山大川、歷史圣地去實際考察,獲取第一手可靠的歷史資料。司馬遷20歲的時候就開始了游學考察的經歷!短饭孕颉吩疲骸岸嫌谓、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闭麄游歷的過程突出了講業、觀禮、實踐等學習內容。因為司馬遷的漫游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收獲頗豐,對于《史記》的寫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宋代馬存在《贈蓋邦式序》中強調游歷對司馬遷學習作文的重要性時寫道:“予謂欲學子長之文,先學其游可也。不知學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紉綴腐熟者,乃其常常耳!甭糜慰梢杂H臨其境,在實踐中學習,起到讀書不能起到的作用?梢哉f,旅行就是身體的閱讀,而讀書是精神的旅行。清代文人張潮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庇斡[山水就是在閱讀文章。古人一次漫游的時間通常比較長,要么求仙問道,要么拜謁名師,要么結交摯友,要么群雄聚會,在旅途中尋找學習的機會,F代的旅游發展定位應該向古人學習,增加旅游中學習的內容和目的,更多地推廣研學旅行,賦予旅游更多的教育意義,推進旅游與教育的融合發展。

          古人旅游中完成文化創作并加以傳播

          古人在漫游過程中進行著文化創造和傳播的活動,這種創造、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F代人的旅游活動主要內容集中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幾個方面,古人漫游更多的收獲來自于精神上的享受和審美的愉悅。古人常常在游歷之中進行著藝術和文化的創造!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山水田園、旖旎風光、壯麗河山激發文人的生活熱情和創作靈感,旅行使他們讓想象力充分迸發,讓創造力充分涌流,F在流傳下來許多文藝精品都是旅游生活體驗的藝術結晶,都與漫游的生活關系密切。古代許多的思鄉詩、贈別詩、登高詩、山水詩、田園詩、郊游詩、詠懷詩中都是旅行途中的藝術創造。許多的名勝古跡因文人騷客的題詩題字而聲名遠揚。前人旅游途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過來又豐富了后人旅游的文化體驗。古人不是躲在“象牙塔”中遠離生活進行藝術創造,而是在漫游過程中汲取營養、涵養品格、改變氣質、獲得靈感。

          現代人更應注重旅游中的文化內涵

          我國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游歷30多年,4次長途跋涉,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寫出來《徐霞客游記》成為地理文化的名著,成為中國旅游史及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中國游歷17年,寫成的《馬可·波羅游記》詳細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對歐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旅游也是文化傳播的契機。漢代杰出的外交家張騫鑿空西域之行,開辟了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通道,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行之旅,取得了佛經,讓佛教文化在中原廣泛傳播。古代地域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游歷成為認識自然和社會的重要途徑,使旅行、游覽成為文化傳播、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渠道,F代旅游發展應該學習古人,超越簡單的吃喝玩樂,更注重深層次的文化體驗,要在旅游中進行文化創作、文化傳播的活動,讓旅游更有文化內涵,更有人生價值和意義。


          (作者:李長庚;單位:中共陜西省委黨校)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首 頁  |  關于我們  |  集團業務  |  特色產業  |  新聞中心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114  傳真:029-88375114  地址:西安市高新路2號 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陜西牛背梁生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黃柏塬生態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電話:029-88375308  地址:高新一路2號西部國際廣場A座18層
          Copyright © 2017 陜西絲綢之路生態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陜ICP備14511201205號-1
          瑞彩网